品質之旅 安心出行上汽大眾為你保駕護航-下篇 ——為“看不見”的品質把關 走進質保實驗室
2020年08月17日 20:54:00 來源: 類型:轉載 編輯:環(huán)球汽車網 評論:
0條
車輛的安全質量不僅局限于看得見的表面。從內飾色彩、車內空氣質量到一個小小螺絲釘,都關乎用戶安心舒適的駕乘感受。在上汽大眾質保實驗室,行業(yè)領先的軟硬件實力與資深的專業(yè)人才團隊,把關每個看不見、摸不著的質量細節(jié),實現360°全方位安全守護。在質保實驗室中,每天都在進行哪些試驗?品質之旅帶你一探究竟。
把關看不見的“氣味”
車內空氣質量既影響駕乘舒適性,也關乎車內人員的健康。針對國內消費者關注的車內氣味,上汽大眾建立“綠色車輛正向開發(fā)體系”,遵照嚴格的標準控制整車及零部件的氣味散發(fā)。通過開展TVOC(整車有毒有害及氣味物質的濃度總和)攻關,上汽大眾制定了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區(qū)第一份針對整車材料的標準,部分要求甚至高于集團全球標準,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對車內空氣的需求。
在清晰、嚴苛的標準外,質保實驗室還有一群被稱為“金鼻子”的氣味評判專家。氣味是否有毒可以依靠儀器測試,但氣味是否“難聞”則需要這群“金鼻子”來判斷。他們嗅覺靈敏、接受專業(yè)培訓,對整車及零部件、原材料的氣味開展嚴格測評,確保座艙空氣的安全與適宜。
從2018年開始,上汽大眾的產品內飾零件便不再使用溶劑型膠水,盡可能采取卡扣或焊接方式代替膠水的粘接,致力于打造“無溶劑”的健康座艙;對車內使用較多皮革、海綿或膠水材料的零件,如座椅套、方向盤、車頂等零部件,上汽大眾在每個工廠都設置了“內飾桑拿房”,只有經過數小時高溫烘烤除味的零件才可上線安裝至車內。
通過精密儀器與專業(yè)人士雙管齊下,上汽大眾從源頭把控車輛材料選擇,逐步淘汰不利于用戶氣味感知的材料,為消費者營造更清潔安全的車內環(huán)境。
給零件照個CT
在一輛汽車上有各種各樣的鑄造件,注塑件和焊接件,它們承擔重要功能但結構復雜、容易產生缺陷,一旦發(fā)生零件斷裂的情況便會影響到行車安全。如何檢驗零件是否存在缺陷?自2008年起,上汽大眾便開始應用工業(yè)CT設備對零件進行缺陷及結構的無損檢測,是國內首家采用該技術進行質量控制的汽車企業(yè)。
工業(yè)CT在上汽大眾的零部件前期質量認可、功能開發(fā)安全、質量控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如人生病后,可以照個CT來檢查一樣,在汽車零部件的質量認可、功能開發(fā)等過程中,一旦出現無法滿足功能的零部件,就會將它們放入質保實驗室的工業(yè)CT設備中進行檢測,查找“病因”。比起將零件切割觀測截面或使用X射線探查的傳統(tǒng)做法,工業(yè)CT能夠高效、精準、全面地對零件展開檢測,及時發(fā)現問題并進行改進,從源頭上杜絕隱患,保障車輛零件的質量。
擰緊每個螺絲
每輛汽車上都有超過一萬個零件,零件之間則主要通過焊接、螺栓連接而成。不要小瞧這些小小的螺栓,它的質量與擰緊工藝水平對車輛的強度和底盤的扎實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上汽大眾質保實驗室中,就設有擰緊實驗室及專業(yè)的緊固件小組,做緊固件質量的“捍衛(wèi)者”。
在實驗室中,上汽大眾投入了摩擦性能測試儀和機械臂等先進設備,以大眾汽車集團嚴苛的緊固件標準展開技術測試及分析,確保每顆螺絲在車上都被充分擰緊,給予底盤安全性以及整車舒適性基礎保障。
同時,在上汽大眾工廠所有車間中都對擰緊工序采用了多級扭矩監(jiān)控,所有擰緊曲線和數據都被系統(tǒng)采集并保存,實現所有數據可追溯,保障制造過程中工藝的一致與穩(wěn)定。
在質保實驗室中還設有整車色差控制、內應力實驗等多個實驗室,每天都進行著種類繁多的測試,這一切都是為了從每個細節(jié)入手,保障車輛安全質量。
秉持“質量是上汽大眾的生命”理念,上汽大眾將持續(xù)聚焦產品安全與質量,讓消費者時刻享受“品質之旅”。